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用蒙太奇的手法来做教学
作者:唐平   来源:网络   发表时间:2015-10-14   阅读:(1017)   分类:人员培训


经常看到,培训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会陷入对内容进行“名词解释”式的方法陷阱中,按照“总-分”的方式,一味地对内容进行演绎。在一次内训师课堂中点评学员的现场表现时,有位学员设计了一个五分钟的小课件《鼓掌》,第一张幻灯片上的标题是“鼓掌的定义”,后面一大堆文字对什么是鼓掌进行描述。

连“鼓掌”这事都需要进行“名词解释”,足以见得这种教学设计在学员的大脑中有多么的根深蒂固!这是惯用套路,学员听多了,好奇心刺激就会缺失。不管讲什么内容都得先“定义”一番,弄得大家一开场,就患上了“习得性无力感”的恶疾。下面是一段内容是我在内训师课程中命题作业《刘邦的领导艺术》中用到的一个练习素材,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学员往往会这样设计:

我总结了刘邦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知人善用,为什么说他知人善用呢,因为在他的队伍中,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但是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个草头王。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发现人,了解人,并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身上的才能,为组织所用……

我们会发现,学员在设计这段内容时会习惯性地对“知人善用”这个观点进行解释,后面所列举的内容(论据)其实都是为了刘邦用的“知人善用”这个特点所展开的。“知人善用”的观点是培训师最终给到学员的知识点,是希望学员能记住并理解运用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当学员一看到“知人善用”这四个字的时候,就大致能判断培训师接下来要传递的内容无非就是对这四个字的论证和解释罢了,学习的雅兴大失,课堂收益也就可以想而知了。如果把上面这段内容调整一下,会不会好一些呢?

“富二代”、普通公务员、屠夫、小商贩、司机、小偷、无业游民、待业青年……这是一群毫不相干的角色。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团队由这么一批人组成,你能把这个团队带成什么样子呢?中国历史上有位老兄,他的队伍主力就是由这样一批人构成的,就凭着这么一批人,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朝,没错,这人就是刘邦。他的部下里,张良是贵族出身,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也就是这么一批人,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个草头王。足以见得,刘邦这个人用人能做到什么呀?(有学员回答:知人善用),对!就是知人善用!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发现人,了解人,并把他们放在合适的岗位,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身上的才能,为组织所用……

调整之后的设计,并没有一开场就告诉大家“知人善用”,再解释什么是知人善用,而是调整内容的出场顺序,素材引导在先,到最后才给出要给到学员的答案:知人善用。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是通过一系列情景的铺垫,把观点出现的必然性和充分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有意思的是,最终本该由培训师讲出来的答案,却被学员顺口说了出来,不仅让对方有更强的参与感,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参与,强化了对学员的右脑刺激。所以,我常说,高手培训师要善于把正确的答案蕴藏在学员的大脑之中,用学员的嘴巴说出你想说的话,是“蒙太奇”手法的最大好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种神奇的方法。

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在培训中,内容的论据就是一个一个镜头,由一个一个的镜头拼接起来,形成观点,也就是最后要给到学员的知识点。

比如有几下以个连续镜头,镜头A:一个女人在拖地;镜头B:同一个女人在洗碗;镜头C:同一个女人在洗衣服。这几个本不相干的镜头如果拼接在一起,会让感觉到这个女人很勤劳,或是很辛苦。如果在前三个镜头的后面再加一个镜头D:一个男人翘着二郎腿在读报。或许我们感觉马上变成:这个男人有些大男子主意。

前述《刘邦的领导艺术》中“知人善用”部分,有镜头A:张良是贵族,有镜头B:陈平是游士,也有镜头C:萧何是县吏,还有镜头D:樊哙是狗屠,甚至镜头CDE…给出这些镜头的目的,是要让学员通过一个一个镜头出现理解镜头背后的观点部分,也就是培训师最终要给到学员的最后一个镜头G:刘邦这个人用人能做到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将其才能发挥到极致。

传统的教学设计常常按照G-A-B-C-D-E-F(总-分的演绎式)的方式按排镜头的出场顺序,运用蒙太奇之后,镜头的出场顺序变成了A-B-C-D-E-F-G(分-总的归纳式)。在教学设计时,刻意改变一下内容的出场顺序,对课程设计者来说,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对学员来说调整的不仅仅是出场顺序,而是内心的接受程度。比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男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个男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男人的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个男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蒙太奇”手法在培训师的教学运用中,总结起来有几点值得注意:

1、将传统演绎改为归纳。对于习惯了做名词解释的我们来说,要改变对“定义”的传统演绎,确实要下一番功夫的。蒙太奇告诉我们,改变一下内容的出场顺序,先罗列论据(素材),再由这些证据归纳出原本要来演绎的观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2、非机械罗列,妙在引导。不同镜头之间的切换过渡切忌生硬,不要机械罗列这些培训素材,因为课堂毕竟不是电影院,培训师只留给学员几分钟,十几分钟来消化一个观点,不像一部影片可以让你花一个多小时来理解镜头切换背后的潜台词。所以,我们应花点时间来思考如何自然、巧妙地串起这些素材,为最终的论点服务。

3、用学员的嘴说出答案。“蒙太奇”的最大亮点不仅在于调整出场顺序后学员的心理感受的变化,重要的是一系列的镜头描述后,答案的出现显得自然而然,让培训师有一种“让对方说出期望”的快感。


网站地图||广告合作|链接申请|免责声明|返回顶部

粤ICP备15049652号-1 中国导购员培训网版权所有

联网备案号 44010402001923号